2007年6月8日,河北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它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企业。
“如果没有纽交所上市,我们发展速度就没那么快,就没有后续的500兆瓦扩建,也没有六九硅业的建设,则更没有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上市后,我们与国际资本接轨,使公司发展有了扩大产能的资金保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通过实干以破危机;通过干自己的以占先机。到目前为止,英利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0%~12%。”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说。
近两年来,英利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节约等活动,300多项技术革新与创新让英利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光伏组件全产业链自动化生产;通过创新与降耗,英利迅速扩张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英利组件的成本逐月下行,降到全球同行最低。
同行成本最低,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定价的话语权。说白了,就是英利具备了以低价“挤”别人的能力。可苗连生认为,英利的组件要卖出全球同行最高价,这才是上上之策,是久立市场之策,也是应对一切危机困难之策。
于是,英利人在降耗创新的同时,展开了销售服务与后市场服务的全面开拓与创新,在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五星级服务、以中国人的细致认真与不辞辛苦,硬是将英利产品卖出了全球最高价。
一低一高,这强大的竞争力让英利成为华尔街的神线年,英利的光伏组件产销能力由100兆瓦扩大到300兆瓦;资产总值5年增长40多倍,达到105亿元;2008年,企业所有经济指标全部翻番。
一低一高,可以推算出英利高增长高利润的秘密。去年以来硅料成本逐步下降,硅料在成本中的比重越小,英利的产品成本就越存在竞争力,可是英利的产品偏偏又卖得全球最高价,高利润就此产生。
不久前,英利参加了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2009国际太阳能展会。据介绍,此次展会是第二次在慕尼黑ICM展馆举办,参观者约60000人次,参展商达到1400余家,其中200余家中国企业。三天的展会,英利展位前非常火爆,每天要接待近400家客户,远远超出预期的目标。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世界光伏市场在经历了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
“这种现象绝不是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可以撬动的。”苗连生分析说,首先,成熟的光伏市场包括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客户,都开始获得了明确的项目需求。另外新兴市场包括东欧、中东、非洲和南美的很多国家由于政府正在筹划出台上网电价的补贴政策,市场性质和客户的真实需求正在从以前小型的离网系统向并网系统转变。这使得整个光伏产业的影响力由成熟的光伏市场在向新兴市场蔓延。
其次,这些来自新兴市场的客户大多数都是从英利的客户那里得知英利这个品牌,慕名来到站台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情况。
“英利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影响力,主要是得益于过去几年英利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好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苗连生说,这一些因素,使得英利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优良的口碑。同时,通过后续的800兆瓦扩产、六九硅业的投产和扩产、新型的高效电池以及与德国TUV实验室的合作,再加上英利已经取得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成就,使得英利在未来的光伏市场上具备了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具备的能力,那是通过对组件销售价格的控制,达到调控市场的目标。
在国际市场复苏的同时,中国国内的市场也开始慢慢地启动,发展前途非常可喜。
5月21日,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新型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中央、国务院副总理对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了具体部署,并提出把新能源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对此业界反响极为强烈,并称之为“中国绿色新政”。
同时,河北省政府常务会通过了五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努力将河北省建成太阳能光伏强省。
这些消息无疑给英利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尤其是中国政府的“金太阳”工程,市场反响极为强烈,中国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股票全部上涨,截止到6月1日,英利的股票涨幅高达40.75%。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所有高新技术产业中,光伏产业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在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英利公司调整发展的策略,加快发展步伐。计划在现有600兆瓦的基础上,投资60亿元新建800兆瓦光伏电池项目,将产能提高到1400兆瓦。鉴于英利正在建设的硅材料项目六九硅业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国内唯一的新硅烷工艺,直接利用以硅石(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多晶硅,闭环式生产,低耗能、高效率、低成本,并没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在今年9月份,一期3000吨硅材料项目将投产,之后将启动二期6000吨硅材料工程,以提前完成1.8万吨多晶硅料项目整体建设。同时,在产业链下游大力开发光伏并网工程。
英利集团表示,随着英利产业链的逐渐完备、产业规模的扩大,将有能力调控光伏产品价格。根据该企业的测算,到2010年,公司将率先达到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电1元的目标,届时将极大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鄂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