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工作原理及几种典型接法对比研究

  

光耦工作原理及几种典型接法对比研究

  在一般的隔离电源中,光耦(http:\/\/.dzsc\/product\/searchfile\/432.html\t_blank)隔离反馈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式。但对于光耦反馈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区别,目前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很多场合下,由于对光耦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光耦接法混乱,往往导致电路异常工作。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光耦工作原理,并针对光耦反馈的几种典型接法加以对比研究。

  常见的第2种接法,如图2所示。与第1种接法不同的是,该接法中光耦的第4脚直接接到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而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端电位高于反相端电位的形式,利用运放的一种特性——当运放输出电流过大(超过运放电流输出能力)时,运放的输出电压值将下降,输出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下降越多。

  图2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升高时,原边电流If增大,输出电流Ic增大,由于Ic已超越了电压误差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com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下降时,调节过程类似。

  常见的第3种接法,如图3所示。与图1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图3中多了一个电阻R6,该电阻的作用是对TL431额外注入一个电流,避免TL431因注入电流过小而异常工作。

  常见的第4种接法,如图4所示。该接法与第2种接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com端与光耦第4脚之间多接了一个电阻R4,其作用与第3种接法中的R6一致,其工作原理基本同接法2。

  在比较之前,需要对实际的光耦TLP521的几个特性曲线作一下分析。首先是Ic-Vce曲线mA时,If的微小变化都将引起Ic与Vce的剧烈变化,光耦的输出特性曲线平缓。这时如果将光耦作为电源反馈网络的一部分,其传递函数增益非常大。

  此外,还需要分析光耦的Ic-If曲线能够准确的看出,在电流If小于10mA时,Ic-If基本不变,而在电流If大于10mA之后,光耦开始趋向饱和,Ic-If的值随着If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一个电源系统来说,如果环路的增益是变化的,则将可能会引起不稳定,所以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If过大处(从而输出特性容易饱和),也是不合理的。

  由图8能够准确的看出,在If大于5 mA时,Ic-Ta曲线绝大多数都是互相平行的。

  根据上述分析,以下针对不同的典型接法,对比其特性及适合使用的范围。本研究以实际的隔离半桥辅助电源及反激式电源为例说明。

  第1种接法中,接到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是外部电压经电阻R4降压之后得到,不受电压误差放大器电流输出能力影响,光耦的工作点选取能够最终靠其外接电阻随意调节。

  按照前面的分析,令电流If的静态工作点值大约为10 mA,对应的光耦工作时候的温度在0~100℃变化,值在20~15 mA之间。电阻R1与R2的值容易选取,这里取为27 k与4.7 k。

  对于第2种接法,一般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其最大电流输出能力为3 mA左右,超过这个电流值,误差放大器输出的最高电压将下降。所以,该接法中,如果电源稳态占空比较大,那么电流Ic比较小,其值可能仅略大于3 mA,对应图7,Ib为2 mA左右。由图6可知,Ib值较小时,微小的Ib变化将引起Ic剧烈变化,光耦的增益非常大,这将导致闭环网络不容易稳定。而如果电源稳态占空比比较小,光耦的4脚电压比较小,对应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流比较大,也就是Ic比较大(远大于3 mA),则对应的Ib也比较大,同样对应于图6,当Ib值较大时,对应的光耦增益比较适中,闭环网络非常容易稳定。

  实际上,第2种接法在反激电路中很常见,这是由于反激电路一般都出于效率考虑,电路通常工作于断续模式,驱动占空比比较小,对应光耦电流Ic比较大,参考以上分析可知,闭环环路也非常容易稳定。

  以下是另外一个实验反激电路,工作在断续模式,实际测得其光耦4脚电压波形,如图12所示。实际测得的驱动信号波形,如图13所示,占空比约为0.2。

  因此,在光耦反馈设计中,除了要根据光耦的特性参数来设置其外围参数外,还必须要知道,不同占空比下对反馈方式的选取也是有限制的。反馈方式1、3适用于任何占空比情况,而反馈方式2、4比较适合于在占空比比较小的场合使用。

  本研究列举了4种典型光耦反馈接法,分析了各种接法下光耦反馈的原理以及各种限制因素,对比了各种接法的不同点。通过实际半桥和反激电路测试,验证了电路工作的占空比对反馈方式选取的限制。



上一篇:TrendForce集邦咨询:光伏工业供应链价格陈述(2025年1月15日~1月22日) 下一篇:施密特触发型光耦 H11L1

Copyright © 2014 企鹅电竞网页版入口_官网网址 Kuangtong Electric(Chin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鄂ICP备14019055号-1